一起回到1989 探懷舊題材為何總不退燒

2016-05-28 23:28 聯合報 陳昭妤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重現了早期校園生活。圖/華聯提供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重現了早期校園生活。圖/華聯提供

近年幾部國片和偶像劇,除了男女主角由誰擔綱、如何愛上。「懷舊」可說是最夯的背景設定。現正當紅的「1989一念間」,早前的「我的自由年代」、「16個夏天」到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等,無不創下驚人收視和票房,更別說南韓早已大行其道的「請回答1988」等系列。

有人說,背景僅是設定之一,真能歸結至大紅原因?或許算不上主因,但絕對是有利助攻的因子之一,許多時候,除了男女主角的火花,觀眾因對那些已逝去的美好時代有所緬懷,反倒加深了對戲的情感。或也可說是,對如今過度快速、便利的網路時代一種集體厭倦反應。

現正熱播的「1989一念間」內含大量懷舊氛圍。圖/三立提供

現正熱播的「1989一念間」內含大量懷舊氛圍。圖/三立提供

現正熱播的「1989一念間」內含大量懷舊氛圍。圖/三立提供

現正熱播的「1989一念間」內含大量懷舊氛圍。圖/三立提供

在1989那個年代,還有人買著稿紙、信封、郵票,花上數小時,一筆一畫認真思量,只為把想說的話完整地帶到對方面前。那時的人還買著電話簿、電話卡,記下重要好友的電話號碼,沒有手機,就打到對方家中,在家人監看下,用有限的時間傳達重要的話語。若對象是異性朋友,為怕對方爸媽誤會,有時還得壓低聲音假裝是同性(或也只有我這麼做過)?

「16個夏天」以早年的學生生活為出發。圖/公視提供

「16個夏天」以早年的學生生活為出發。圖/公視提供

「16個夏天」以早年的學生生活為出發。圖/公視提供

「16個夏天」以早年的學生生活為出發。圖/公視提供

那是一個不論通訊、聯繫上都不甚發達的年代,對於情感的表達也較為含蓄,更因此衍伸出B.B.CALL裡的1314520(一生一世我愛你)等數字密碼。當時還有人用筆寫著日記、在雜誌上投稿交著筆友,多年後有了網路也頂多上上聊天室,手機簡訊一封限制70個字(包含標點符號),就這麼又刪又減又加,又看又想個把分鐘才能慎重地按下傳送鍵。

「我的自由年代」中出現不少懷舊物件。圖/三立提供

「我的自由年代」中出現不少懷舊物件。圖/三立提供

「我的自由年代」也以八零年代為背景設定。圖/三立提供

「我的自由年代」也以八零年代為背景設定。圖/三立提供

那些沒有臉書、LINE、Whats APP的時代,現在回看頗覺不可思議,但經過時間才能得到的回音與建立的關係,卻也成就更讓人回味的情感。無論是否經歷過那樣的年代,那些彌足珍貴的感受,都是今日少能見得的,也因此成了某種集體憧憬,在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裡反覆成為背景設定。

而在這幾部劇中,我不意外地總對開頭的鋪陳別具共鳴,或許是懷念,也或許是對現今什麼都過度快速的厭倦感,看著男女主角用著CALL機、紙條搞曖昧,比起臉書、LINE私訊,反倒更讓人小鹿亂撞。好不容易約了見面,還得有個顯著標的物,才找得著彼此。等待的過程裡,沒有手機可滑,就盯著CALL機或舊式手機簡訊匣,等待新訊息、回味舊訊息。男孩,則偶爾騎著摩托車,在女孩公寓樓下等著相會,看著房間燈光忽明忽滅,反芻著心裡的不安或幸福。

這些情感,在捨去了零時差的網路、通訊軟體後,反倒變得更為純粹、突出,想了解一個人,就必須面對面、踏踏實實地接觸、談話。而非如現今,僅透過臉書上的隻字片語,就去解讀對方的心思、拼湊對方的全貌。在劇中主角曖昧交流之際,如此單純的背景也為劇情帶來更為強大的催化效果。

除了看劇回味,基於對這樣的情感懷念,近來自己也想突破臉書屏障,好好重新認識電腦彼端的朋友們,這才發現,在那上百個朋友之中,竟有高達三分之二在現實生活中毫無交集,我們觀看著彼此的臉書頁面,卻對對方一無所知,這樣的虛擬友誼,不免讓我感到困惑,到底成為朋友,在如今竟已變得如此易如反掌?或該說,朋友的定義,原來已變得如此單薄?

這也讓近來的我興起了「臉書好友見面計畫」,不為什麼,只想重拾過往和每個朋友都必須面對面交流的珍貴感受,計畫將在這周日開始,還不知道將會有哪些驚喜(或驚嚇),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僅限於見面交流的火花,將會成為我這個計畫中最重要的反饋。或許待開始後,也能再來寫篇和大家分享。

陳昭妤

陳昭妤

跳躍性思考的生物,只在遇見電影時才能找回思考秩序,喜歡靜靜觀察勝過大聲喧嘩,被認為是水瓶座怪咖,實是個熱愛與各式人等交流的嗨咖,採訪方式時而正經時而歪斜,卻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上一篇

「飢餓遊戲」比增重 許孟哲尿急被檢討「為何沒忍住」

下一篇

73歲陸一龍「珍珠婚」 隔空告白妻子:感謝沒離婚

最新文章

哈燒
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