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上月中被國民黨揭露曾獲多項補助,加上文化部核定補助「零日攻擊」7131萬元等質疑,當時他要求國民黨3日內公開道歉、撤回不實言論,如今已超過時限,羅景壬發出10 點聲明,正式提告。
羅景壬聲明如下:
距八月十八日國民黨召開記者會,我同日發表回應,已經十八天;距八月廿六日我委任律師發表聲明稿要求國民黨道歉,已經十天。我善意等待國民黨的查證或致歉,一無所獲,故於今日遞狀,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
國民黨對我的指控,完全不是事實。審計部對此早有調查,審計報告也早已在網路公開,簡單明瞭:以相關金額得標的,是三家大型媒體公司,不是我。
其中一家媒體公司,把年度文宣媒體通路採購案𥚃,其中一個項目「勞動節廣告製作」委託給製作公司,而製作公司找上我,擔任廣告導演。
位在最下游,我只對製作公司負責,我只領取製作公司付給我的導演費。
甚至低於一般商業廣告。
所以我不可能「爽領」他們口中的鉅額收入。
二,
國民黨多次召開記者會,聲稱自己根據這份報告,卻隱匿報告中的三家得標公司,忽略中間的製作公司,把明顯包含其他業務的龐大金額,放在我一個人頭上;又舉出根本不隸屬於我的工作項目,指稱我「不履約」,若非惡意,動機令人費解。
三,
我支持在野黨監督政府。如果國民黨質疑勞動部、質疑審計部,我認為合情合理。進一步說,即使國民黨質疑得標廠商,只要充分舉證,也可以;質疑製作公司,只要充分舉證,也可以。質疑最下游的我?好吧,其實只要舉證,也可以。
但國民黨沒有任何舉證。召開記者會時,他們指名道姓,言之鑿鑿,直指我爽領兩千八百七十二萬,甚至指控我不履約,徹底傷害我的名譽。
我感覺到,這樣的在野黨並非監督政府,而是在整肅人民。
四,
八月十八日起,新聞報導鋪天蓋地而來。看到相關報導的台灣人民,只要不了解實情,一定會質疑我的人格。
畢竟沒有人能想像,國民黨會這樣說謊,或者說,一般人很難相信,國民黨敢在光天化日下,說一個這麼大的謊。強大的媒體效應下,我百口莫辯,完全不符比例原則;八月廿二日甚至有報導標題稱我「已列被告」,我遭受強烈的人格謀殺。
五,
我無法證明、但合理推論:「國民黨光天化日說這麼大的謊」,很可能是為了整肅創作者、文化工作者,順便修理《零日攻擊》,企圖製造寒蟬效應。
我最不願看見的事,已逐漸發生:不知情的台灣人民,開始對文化工作者保持觀望,甚至失望;即使文化人勇於繼續發聲,他們的公信力也陸續重挫。
六,
事實上,所有文化工作者的創作,都是柔性的、人道主義的、藝術性、商業性或娛樂性的作品,這些作品旨在拋出議題,實現社會對話。無論你喜歡/厭惡一個作品的品味/價值觀,它都在提供自由討論的言論場域,藉以引發對話;而有對話的社會,才堅韌靭的聯繫。
但國民黨的作為,是在削弱對話、關閉對話。我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它的動機,但這是明顯的結果。
七,
坦白說,國民黨選擇攻擊我,可能有點失策,因為近卅年來,我一直是自由導演,我不曾開設或投資任何公司,我沒有設立工作室,我也完全沒有自己的工作團隊。我曾經和超過三十家製作公司合作,我可以和國內外各種團隊合作愉快。我沒有必要「組成團隊」。
因此,國民黨攻擊「羅景壬」、「羅景壬團隊」「貪婪領取『補助』」,不只不是事實,也無法是事實。
八,
然而我卻因此擔憂,這次攻擊,會不會是國民黨的「練習」?
雖然我從來沒有團隊、從來沒有參與標案、沒申請過任何補助、沒拿兩千八百萬,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他許多導演確實擁有公司團隊,並憑藉他們過人的努力與才華,參與各種標案,爭取各種補助。如果未來,國民黨繼續將矛頭指向其他導演,即使他們沒有犯下任何過錯,在更不友善的環境下,他們將更難為自己辯護。
九,
為此,我有責任提出自訴,讓台灣人民目睹,巨大的國民黨,在光天化日下說謊。
我們必須指認:為了打擊文化人,國民黨可以如何不擇手段。人民有權利知道事實,重建社會信任,保護更多文化人免於遭受攻擊。
十,
我國言論免責權寬闊,台灣人民擁有充足的言論自由。政治性言論又更加寬鬆,舉凡監督政府,只要民意代表沒有「真實惡意」,哪怕自稱「理解錯誤」,都有可能獲得免責。
這是台灣先輩努力耕耘的自由土壤,言論自由是我們共享的甜美果實。
正因如此,如何把毫無事實根據、違反常理、可輕易查證卻毫不作為的惡意造謠,從言論自由中過濾出來,依法究辦,成為重要的使命。
無中生有的言論,絕不是甜美的果實,它不只毒害個別的採食者,更長遠污染整片自由土壤,使前人耕耘前功盡棄,社會信任盡失。
民意代表的言論具有巨大影響力,他們握有更大的權力,自應負起更高標準的查證義務,不能把自己的無知與惡意,掩藏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守護我們的自由淨土,我正式請求司法救濟。
這些日子,我仍然得到溫暖。眾多親友同業的加油打氣,𧫴此致謝。
我們社區的管理員,很可能躊躇了一整週,日前他告訴我的太太:
「我看你們一家人,都很樸素、很有禮貌,羅先生每次都跟我問好、自己準備好𥔵扣…,我覺得你們應該是無辜的。
社區有一些鄰居來跟我打聽,我都說不太可能。
但是你們要小心喔,因為他們一定會繼續攻擊…」
另外,生平第一次,我得到女兒的開導。她舉例自己曾在學校遭受某種誤解,難以解釋,她分享自己如何自我調適,面對困境。
父親人生,首次獲得女兒的心靈指引,可謂五味雜陳,縱然有心酸,更多是驕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