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主題之夜SHOW」將播出半島電視台調查紀錄片「黑金詐騙網」(The Cyber Slaves),深入揭露活躍於柬埔寨的「中國境外詐騙園區」。該片不僅呈現詐騙集團每年從全球受害者手中騙走上百億美元的驚人事實,更揭開鮮為人知的真相——許多「詐騙犯」本身也是被人口販運、強迫拘禁的受害者,並深入追查在地與中國勢力如何勾結、權貴如何庇護,讓這些罪行得以持續蔓延。
本集論壇以「為了防詐,你願意做什麼?」為題,由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劉珞亦擔任主持,邀請法客電台助理主持人林子鈺、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富源、郵局職員扶若芸與15位公民來賓,分享親身或家人遭詐騙的慘痛經驗,共同探討台灣詐騙問題的根源與防範之道。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統計,2025年9月單月台灣詐騙案件受理件數高達14,109件,財產損失金額達67億元。在這些驚人數字背後,每個案件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故事。節目中,多位公民來賓談到包裹詐騙、假APP詐騙等受害經驗。母親為律師的林子鈺分享震撼經歷:「我媽媽見識過比一般人還多的詐騙手法,也處理過詐騙案件」,但自己卻在母親意外過世後,才驚覺其遭詐騙高達八位數金額,她表示:「詐騙集團很細緻且有耐心」,透過兩三年長期布局,先建立情感連結,再逐步引導投資。
討論受害者被詐騙的關鍵因素時,林子鈺分析單親、單身的母親心中存在情感空洞,「這種空洞即使功成名就、收入穩定,甚至有美滿的家庭都無法填補」。她呼籲防詐應從教育著手,及早建立反詐騙意識,更強調發現被詐騙時不要自行解決以免問題擴大:「應該克服羞恥感,先怪詐騙集團,不要先怪自己。把受騙的手法講出來,才能擴張資訊、排除資訊不對等的狀況。」
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富源從犯罪學角度深入分析,指出在刑事警察局統計的38類詐騙手法中,吸金詐騙占比高達37%。他提出被害人容易受騙的三大情境要素:「心理孤獨和社會孤獨」、「資訊強烈不對等」,以及「對生活有幻想或對未來沒有安全感」。
黃富源特別強調「一知半解」的人最容易上鉤,高智識水平者反而可能因「我不會被騙」的心理而成為受害者。另外,財產犯罪具有「無法告人」的隱私性特色,使受害者不願向親近的人求助。他提出詐騙防制的關鍵在於「黃金時間」概念,更從犯罪學角度指出:「刑罰加重比不上破案率高,如果類似案件百分之百破案,造成的威嚇效果遠大於重判。」
任職郵局的扶若芸分享第一線觀察,感嘆近年詐騙越來越猖獗。她說明郵局與銀行已採取多項防詐措施,包括將提款機單次提領額度從15萬降至10萬、設定約定帳號需兩天後才能轉帳等。身為詐騙受害者家屬的林子鈺亦對相關措施表達認同,並認為:「銀行櫃檯真的是最後一道關卡」。主持人劉珞亦最後提醒:「你還沒有被騙,或許是因為適合詐騙你的劇本還沒出現。」他也呼籲不要把精力用在責怪犯罪被害者,而應提升全民的識詐意識。
「公視主題之夜SHOW–黑金詐騙網」於11月28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周六上午七點半重播,完整版電影與節目內容已上架「公視+」影音平台,也歡迎到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Sound On、Firstory等六大平台上搜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