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疫情重創各行各業,演藝圈表面雖看不出傷痕,光這個月已有兩個節目陸續收攤,接下來至少超過3個節目在垮台邊緣,重重一擊,傷在內部,而且瘀青會陸續浮現。
過往,暑假是綜藝節目的旺季,何況今年台灣在5月遭遇疫情,有近3個月時間把觀眾關在家裡無法出門,從開機率來說絕對不差,收視數字應會大補,沒想到,做了15年,共3389集的老牌節目「國光幫幫忙」無預警停播;前兩天,由小禎、陳零九、婁峻碩今年4月才推出的新生兒「CARRY吧玩家們」向大家說「我們有緣再見」,看來這波疫情洗刷,無論老、少節目,都無法倖免。
而且,這兩個節目很可能只是骨牌效應的開端,接下來許多被電視台「觀察」中的節目也將在水退之後,被發現到底誰沒穿褲子。最近跟一個資深綜藝大哥長談,他十足語重心長,在他眼裡,至少還有3個節目在這1、2個月內會面臨收攤。
綜藝大哥分析,有一個電視台,做節目能否長久的標準,是主持人能不能配合台內的配業置入,其中,某主持人不問代價超級配合,那為什麼會危險?「很多主持人有骨氣,置入過多時,不願意陪襯說商品名稱,就怕跟自己的代言衝突,但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完全沒這個問題,什麼都答應,但一個節目能不能收到廣告,本質上,還是得回歸收視數字,廠商看的就是這個,而這節目根本沒有數字了,就算主持人再配合也沒用。」
他嘆,另兩個節目,是之前超紅節目的延續版,「過去有個節目做紅多年之後收攤,幾年後,電視台想複製當年的榮景,找了新的人接手,但又想有過去的框架,卻又做不出當時那個主持人的特色,最後新版的就亂了,每次的主題開始病急投醫,所以節目做到現在,脫離本心。另一個節目也是,過去主打的是特色區塊分眾,但改來改去,原來想主打的分眾糊掉了,抓不到方向非常危險。」
綜藝大哥說的有理,很多節目的開始,都設定了目標觀眾群,有的主打婆媽,有的攻醫學常識、上班族、大學生或是宅男、中年男人,但走到後來因為一時收視率起伏,大改方向,最後原來的收視群流失,而新的收視群也沒抓到,亂了陣腳猶如把車開在迷霧裡,重新回想,原來的設定本就極有特色,最後想走大眾化,回到一般談話性節目改聊藝人私事型態,可是藝人的私生活說來說去就同一套,當然沒收視率。
例如沈玉琳和潘若迪的老婆相約喝酒,甚至跟騎車到淡水、或和保姆泡澡的故事,我至少在5個節目裡聽過,故事確實極為精彩,每次看了都令人噴飯,但一說再說,也代表了綜藝段子、綜藝哏的匱乏。而能讓同一套故事走跳多個節目,也代表現在節目失去原來的靈魂。
另一個對電視台的傷害,是疫情初期無法進棚,各節目播完存檔後,改重播方式因應,但固定習慣看某些節目的觀眾這周看到舊版,自然轉台,兩、三次之後,造成了收視習慣改變,而有些改變,是無法回復的。
比方每周習慣看吳宗憲、習慣看胡瓜,一直看到重播,把時間改拿去追劇,台灣劇追完,改追韓劇、美劇,追了兩個月,自然不會再回頭看原先習慣看的節目,那是一種慣性的改變,一旦觀眾的習慣改變,這對電視台、製作單位尤其重傷。所以當疫情降級,各節目立刻趕忙復工,而此時胡瓜仍以防疫為由請假不進棚,民視有多著急。
3個月的封閉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電視台傷重,經紀公司、製作公司甚至藝人也所傷不輕,大到製作本土劇的龍頭三立宣布將縮減投資自製劇,原本華八和周日偶像劇兩條線改變策略,不再獨資單純自製戲劇內容,未來走向合資。長期深耕台灣的迪士尼頻道即將退出市場,小到各節目正在清算成本,綜藝大哥說的幾個節目,很可能陸續再傳熄燈,然後,再小到最近甚至聽到男藝人在四處借錢。
現在所看到的表象,並還沒完全呈現出這幾個月的傷害,爾後3個月到年底,內傷會慢慢嘔出血來,如果疫情沒再惡化,瘀青逐漸化開,清創之後才能痊癒,而期間發生的節目陸續倒台,須習以為常。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