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近期紅遍全球的《魷魚遊戲》以童年遊戲為靈感,設計出一道又一道殘酷的關卡。巧的是,相隔不久上線的丹麥原創影集《栗子人殺手》(The Chestnut Man)也與兒時記憶有關,以家喻戶曉的兒歌串聯起特定的作案手法,在孩童無邪的歌聲下,更顯令人毛骨悚然之處。
「栗子人,進來了。栗子人,進來了。你今天有帶栗子來給我嗎?謝謝你,要不要留下來……」
《栗子人殺手》為 Netflix 繼《慘雨》後的最新丹麥影集,故事取材自索倫史維斯特拉普(Soren Sveistrup)的同名小說,與他過往主創影集《謀殺》相同,都為「北歐黑暗劇」(Nordic Noir)風格。
故事自 1987 年默恩島上的悲劇事件起始,時空接著跳至現今的哥本哈根,兩位不對盤的警探搭檔,調查起擺放著栗子人偶的命案。正當外界以為這只是一樁殘忍的兇殺案之際,另一起相似謀殺案接著發生,讓兩名探員不禁想起當年一位政府官員女兒失蹤的案件…
談起偵查類型的作品,觀眾不外乎最期待兇手揭曉的那一刻,當然,期間也必須加上正義一方的複雜心境、意想不到的轉折、誤導觀眾的走向等等,才能在結尾真相大白時顯得更加衝擊。
這些條件《栗子人殺手》通通都有,但精彩之處反而落在了真相大白之前。兩位警探查案之餘,帶出這對搭檔和政府官員的背景故事,透過兩條並進的劇情線,讓已發生的悲劇與潛在案件交錯,一步步接近真相。
然而,隨著案情逐漸明朗,收尾的力道卻稍嫌不足,與前段費心鋪陳的懸疑感有著落差,以致於揭開真兇時缺少了驚喜/訝感,是較為可惜的一點。
關於兇手的身分,在部分同類型作品中常有犯罪動機不合理之處,但在《栗子人殺手》裡,兇手的動機則得到了充分的解釋,得以拼湊出政府官員劇情線的來龍去脈,也似乎與女主角家庭的情況相呼應,呈現出親子關係間的重要性。這也令人一再思索,後天造就的冷血殺手若有不同際遇,是否能拾起破碎的心。
而在故事之外,始終冷色調的畫面與詭譎配樂營造出令人難以喘息的壓迫感,特別在孩童吟唱兒歌時的氛圍更顯毛骨悚然。相比劇情來說,整體氛圍的營造更是讓人無挑剔之處。
在《栗子人殺手》中,眾多角色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陰鬱的,儘管每個人似乎都背負著莫大的傷痛在過活,但結尾也不忘透過孩童純真的眼光,用家庭樹展現人性的光明面,這或許是全劇中最溫暖人心的時刻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