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隔五年之後,追劇熱度並且在口碑上有所維持的《慶餘年2》,可說是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由張若昀、陳道明等攜手一眾老戲骨集體回歸,再加上不變的導演和編劇,雖然部分人物上有換角,整體讓《慶餘年2》的品質上也維持在水準以上。
小說改編成為許多電視劇的藍本,成為趨勢的同時,使得目前市面上有著許多的影集。經典小說的改編可以說是在過去已經慢慢將這門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產權)生意消耗殆盡。400萬字的《慶餘年》小說,就連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合起來也才約300萬字,可見其背景故事規模的龐大, 讓許多人也在懷疑起這樣大的框架可以在三季當中完全呈現嗎?
相隔五年的時間,《慶餘年》和《慶餘年2》其實在敘事上有著很大的變化。如果說《慶餘年》的范閒是RPG遊戲中開外掛的主角,《慶餘年2》的范閒則像是個NPC(非玩家角色)。
我們知道它在講一個具有懸疑、科幻、鬥智且帶有喜劇風格的故事,觀眾願意等待伏筆,但是相較《慶餘年2》整體敘事方式變得直白許多,不是說不埋梗,而是破梗的速度之快,像是在解題一般,深怕大家誤會的給予詳細的描述,這樣反而少了些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因為比起對戲劇所帶來細水長流的餘韻,現在因為短影片的流行,「高光時刻」所帶來的暢快感,成為了傳播的主要利器。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是和市場妥協後所產製出的作品,尤其又是在集結一班演技在線的演員來說,更是吸引人。
雖然快速破題所帶來的爽感很強烈,同時在看《慶餘年2》的時候,會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孤獨」,這也是劇中常ˊ說的成為「孤臣」。范閒在經歷過前面的大風大浪之後,即使他已經可以掌控得當把握分寸,但是骨子中抱有著理想主義的當代社會思維,對於該時代則是太過前衛的想法,即便在他身邊有許多人無條件支持他決定並幫助他的人同時,他也踏上一條沒有人可以商議的道路,這也讓他的孤寂感被襯托的格外明顯。
《慶餘年2》當中有許多大眾讚嘆「小范大人」的橋段,其實那也是表現出大眾對於對於「善終」的喜好不變,尤其多次運用了多次小人物的故事為引來驅動故事主線進行,不同的角度切入,其實也代表著大眾本身的參與。也呼應了前面所說,迅速破題的原因之一是要讓大眾參與其中。
因為劇中說道:「這世間常有人說,對錯不重要,但果對錯一直不重要的話,一直沒有人嘗試去改變的話,那三大坊的火、史家鎮的火,就永遠不會熄滅。」現在的影集,隨著時代變遷,「觀眾」地位也不斷地升高。從過去大眾只用第三者旁觀的角色,到現在順應時勢的讓觀眾參與其中並且在範圍內,若是能夠一起針貶時事,那就再好不過。從《慶餘年》到《慶餘年2》一直用著它自己的方式來敘事,讓大眾可以一起有理解與體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