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不一樣? 從「灰姑娘」到「仙履奇緣」

肯尼斯布萊納執導的「仙履奇緣」包裝精美,內涵古典。 圖/擷自仙履奇緣官方MV (04/04)
聯合報 項貽斐

「灰姑娘」可說是最常被搬上大銀幕的童話故事,早在1899年就有法國導演喬治梅里葉的6分鐘「灰姑娘」短片,1950年迪士尼動畫電影「仙履奇緣」更是動畫經典,最近英國名導肯尼斯布萊納新,拍的真人版「仙履奇緣」也創下全球超過3.4億美元票房。老掉牙的故事,一拍再拍,除拜電影科技之賜,讓魔法因特效更神奇,如何加油添醋,融入時代精神,更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從民間文學史或比較文學的觀點看「灰姑娘」故事,可上溯到西元前1世紀,範圍從希臘、歐洲、唐代的中國到亞洲的越南、韓國都有類似可憐女孩變公主的傳奇。苦盡甘來、美夢成真的故事無分古今與地域,不斷流傳,顯示其中普世共通的想望,也難怪精於算計的好萊塢喜歡拿「灰姑娘」作文章。

1950年動畫電影「仙履奇緣」在戲外挽救迪士尼公司瀕臨破產的命運、轉而進入黃金時期,戲外則因叫好叫座,情節大眾耳熟能詳。不過也因此原先「灰姑娘」的版本百家爭鳴,這下幾乎「定於一尊」,直到1998年的「灰姑娘:很久很久以前」的出現,才有大幅度的「躍進」。

1990年前後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等都調整童話裡的公主原型,她們充滿活力、積極熱情,談戀愛不再悲涼淒美,「追求自由」成為共同命題。

到了福斯公司出品的「灰姑娘:很久很久以前」又更具顛覆意味,當時鹹魚翻生的茱芭莉摩,以豐腴、強悍的形象演出灰姑娘一角,能文能武,甚至上演一把扛起王子的拯救戲碼。沒有南瓜馬車、神仙教母的「灰姑娘:很久很久以前」,反而樹立灰姑娘的存在感,貼近現代浪漫喜劇。

2004年「灰姑娘的玻璃手機」走青春校園風,背景設在現在,灰姑娘遺落的「信物」不是玻璃鞋、而是手機。從故事看來,套上YA片類型固然是嘗新,但內涵了無新意,儘管賣座、評價並不高。

2007年的「曼哈頓奇緣」與今年初在台上映的「魔法黑森林」,都有童話大會串的成分、也各含不同程度的「灰姑娘」血統。結合真人與動畫的「曼哈頓奇緣」,主角自童話國度來到真實的大都會冒險,兩個世界的思考邏輯與價值觀相互對照成趣。根據音樂劇改編的「魔法黑森林」,結合4個童話的主要人物,灰姑娘與英俊的王子好不容易舉行盛大婚禮,卻殺出巨人破壞,感情更陷入危機。

肯尼斯布萊納所執導的,新版迪士尼動畫電影「仙履奇緣」。 圖/擷自仙履奇緣官方MV (04/04)

眼看著翻新、KUSO、諧仿等童話另類詮釋當道,今春映演的「仙履奇緣」以65年前的動畫版為本,顯得古典保守,還帶有幾分英國古裝劇氣味。新版「仙履奇緣」說的是大家最熟悉的「灰姑娘」版本,卻為男、女主角取名字,有了名字、多了個性,兩人也因同樣經歷喪親之痛,而有更深的連結。

新舊版「仙履奇緣」敘事基本結構相同,可是新版謳歌愛情的同時,也批評政治婚姻,標示面對與接受真實的自我才有真愛。肯尼斯布萊納新詮的「仙履奇緣」,以精美耀眼的奇幻包裝,搶進「童話熱」的電影市場,一再重複「拿出勇氣、保持善良」的老派台詞,是對抗初識人間險惡的咒語,且如魔法一般,遙遙喚醒童年的鄉愁。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項貽斐

電影是煉金術、是召喚術,是天文、是史地,是物理、是化學,是經濟、是政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