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非裔人士受到白人警察執法過當喪生,引爆各地示威潮。好萊塢並沒避諱觸及這類議題,然而台灣觀眾較難感同身受,往往賣座不如理想,久而久之,片商也無心引進。美國曾經陸續有不少非裔藝人大紅大紫,來到台灣除威爾史密斯因動作影片多而成為紅星、艾迪墨菲的喜劇一度受到歡迎,其他大都與在美國的氣勢相差甚遠。
也許因為文化隔闔實在太深,台灣觀眾心目中的歐美紅星多半白人俊男美女掛帥,非裔鮮少能成為票房保證。35年前,美商在台分公司眼見「比佛利山超級警探」北美榮登年度票房冠軍、打敗「魔宮傳奇」等巨片,決心在台灣炒熱艾迪墨菲,努力舉辦多場口碑試映,誰知同檔對打「魔鬼終結者」,以兩部片在北美賣座的懸殊成績,加上阿諾史瓦辛格那時在台灣一樣知名度不高,「魔」片光北市票房就是「比」片的兩倍。艾迪墨菲固然之後總算被台灣外片迷認識,一度也有基本盤,和阿諾的威力就是明顯有落差。
如果非裔笑話過於地域化、台灣觀眾不易了解,那麼主演嚴肅題材的非裔男星是否接受度較高?影帝丹佐華盛頓算是台灣最受歡迎的美籍非裔男星之一,但他只要演到探討非裔族群主題影片,台灣票房馬上和他的動作片相差十萬八千里,有時還上不了戲院。威爾史密斯應是最得天獨厚,主演的多半是特效大片或是動作影片,得以突破膚色限制,成了罕見在台票房威力不輸白人男星的異數。
今年暑假大片「天能」,力捧丹佐的兒子約翰大衛華盛頓為主角,「暮光之城」羅伯帕汀森都只是陪襯,各方看好約翰接棒成為新天王,可是台灣會否又「片比人更紅」?值得觀察。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