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劇坊40周年再繹代表作《演員實驗教室》,呈現劇場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過程。團長兼導演金士傑表示,14個演員帶來了14個人生故事,劇中沒有虛構打鬧的情節,在簡單樸素中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動。《演員實驗教室》3月12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9日在高雄衛武營歌劇院,4月2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成立於1980年的蘭陵劇坊,可說是台灣小劇場的濫觴,十年後雖解散,蘭陵人卻在劇場界開枝散葉,對台灣表演文化的影響既深且遠。《演員實驗教室》是1983年由金士傑結合不同的戲劇訓練技巧,與一段段演員個人生命故事,激盪出當下真實的故事情節,是演員們的「集體創作」,是真情告白,也是自我對話。
金士傑表示,「演員實驗教室」在蘭陵4歲時曾經演出過,此次重新再來,整部戲內容與演員都有一些變化,每個演員的平凡生活故事,14個演員會看到14個故事。劇中沒有虛構打鬧的情節,在簡單樸素中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動。平凡小品看似不足為奇,但保你看了不後悔。
金士傑說,尤其戲的結尾有個簡單的小歌曲「謝飯歌」,好多好多觀眾在聽到時都淚流不止。這首歌在謝謝「時間」這件事情,謝謝我們經過的每一步路,將感動堆疊到最高點。
趙自強表示,19歲大二時就加入蘭陵劇坊,覺得戲劇實在太有趣了,1年後就從理工科降轉文科,一路從事表演工作。蘭陵40,他們這些「細漢仔」當然義不容辭,像楊麗音、游安順、鄧安寧等都是蘭陵的前輩與好朋友,齊聚一堂演出。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故事,此劇就是表演工作者心中的故事,由金士傑導演梳理出來,觀眾會非常感動。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