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8 18:55
聯合報 項貽斐
快訊
恭喜!韓庚升格二寶爸!女兒當姊姊 喜秀一家四口合照
安魂曲與相思調–「童年往事」30周年

1985年8月9日侯孝賢「童年往事」上映,距今整整30年。這一年,先有侯孝賢主演的楊德昌電影「青梅竹馬」票房失利、4天下片,接著喜劇明星許不了過世,侯孝賢「童年往事」的出現同樣歷經波折,有如該片的英文片名「A time to live,A time to die」,幾近死地而後生。時隔30年再看「童年往事」,除了死與生、舊與新的交替,又多了假與真、主流與邊緣的翻轉辯證。
「童年往事」根據侯孝賢故事改編,以「何孝炎」為名自述,穿插親友呼喝、對話,緩緩推移、層層進逼,道出三代人20年間的動盪。從「風櫃來的人」的迸發、「冬冬的假期」的自覺,到了「童年往事」,侯孝賢將積累實力收束集中,主述成長與家族回憶、側寫歷史,但童稚與青春的背景盡壟罩在死亡的陰影。不只雙親和祖母之喪,還有肅殺年代的歷史鬼魅氛圍。
父親孱弱病體造成的親情疏離、母親下嫁病夫的精神壓力、祖母渴望返鄉的超現實情景,與頑皮貪玩、叛逆好奇的阿孝成為對比。侯孝賢形容當時是「面對面去拍」,「有句話叫『素面相對』,即是排除所有主、客觀的心態,不問利害地跟一個人面對面,不去躲避它,該怎麼拍就怎麼拍,感情該怎麼出來就怎麼出來。」
「童年往事」原定1985年8月2日上映,當年雜誌廣告清楚標示,但後來因剪片與再次送檢,延到8月9日登場。記者項貽斐/翻攝
1985年堪稱侯孝賢在票房上愈挫愈勇、國際名聲與作品評價也愈益提升的一年。一消一漲,侯孝賢繼續前進,初夏開拍「童年往事」,拍到一半、底片耗費超標。中影核定可用4萬5千呎底片,但已用3萬9千呎。當年中影雖同意追加底片,但也為後來片長過長遭刪剪埋伏筆。
1985年6月中旬「童年往事」已排定暑假第四檔上映,甫以「冬冬的假期」獲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的侯孝賢在6月底表明,希望把「童年往事」剪成2小時30分,與中影理想片長90分鐘相去甚遠。經協調侯孝賢剪出2小時10分的版本送檢通過,中影卻認為不符戲院慣有90分鐘標準,要求再剪。原排定8月2日的檔期,因修剪與再次送檢,延到8月9日終於登場。
可惜「童年往事」一樣叫好不叫座,角逐金馬雖獲最佳原著劇本、女配角兩項,評審過程卻發生「擁侯」、「倒侯」派意見,「台灣新電影」的風格內容與強調「愛國」、「主題正確」等傳統價值的爭議浮上檯面。
30年後的今天,台灣政治從威權到民主,主流口號「反攻大陸」,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再到「台灣優先」。「童年往事」曾出現民國47年雙十節國共最後一次空戰,我方空軍擊落共軍五架飛機,飛官張迺軍英勇殉職的廣播與報紙新聞。但直到1993年張迺軍當年被共軍俘虜、隔年6月30日獲釋回金門的真相才因獲聯合報報導文學獎佳作的「歸來的軍刀」一文而公開。
30年來,台灣電影由探底到復甦,「擁侯」、「倒侯」轉陷入類型的「商業」與「藝術」、市場的「本土」與「合拍」等迷思。但侯孝賢即使影壇地位早已確立,仍堅持一貫背對觀眾、由邊緣出發的視角。
「童年往事」裡出現2首歌曲,一是母親告別式上的「主裡安睡」、一為主角阿孝雨天窗前高唱的「無聊的人生」。亡者的安魂曲與生者的相思調,人間不斷輪唱。1985年時三個世代的鄉愁,枯榮輪迴30年,又添第四代。「童年」不再、「往事」因新時代而有新解,137分鐘的「童年往事」依舊是影史不變的「童年往事」。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上一篇
50歲李奧納多打破25歲魔咒!第58任女友超線交往2年
下一篇→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