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5 19:24
聯合報 項貽斐
快訊
恭喜!韓庚升格二寶爸!女兒當姊姊 喜秀一家四口合照
「刺客聶隱娘」有那麼難懂嗎?

侯孝賢電影「刺客聶隱娘」上映以來,因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背書,又挾舒淇、張震等明星號召,形成話題。但是觀眾進戲院後,有人讚賞分析、有人一頭霧水,「刺客聶隱娘」有那麼難懂嗎?
侯孝賢常在受訪時談到童年爬樹偷摘芒果的經驗,他總在樹上吃夠了再摘回家,因此有很長的時間在樹上,可以往下俯瞰各種事情發生,這種距離感,竟讓人更專注、看得更清楚。後來侯孝賢拍「風櫃來的人」,想找一個觀點說成長的故事,編劇朱天文於是拿「沈從文自傳」給他看,他發現書中「冷靜、遠距離的角度」,豁然開朗。
為什麼提侯孝賢爬樹?因為不只在「童年往事」、「冬冬的假期」等侯孝賢電影裡都有爬樹,有如置身高處的觀點和視角也成為侯孝賢獨特的風格。到了「刺客聶隱娘」,更乾脆讓女主角因個性、功夫和刺客身分,經常居高臨下,不是在山頂、樹端,就是在屋梁上,安靜觀察眼下的變化。
「刺客聶隱娘」裡的聶隱娘經常在高處往下觀察。圖/光點影業提供
「刺客聶隱娘」裡除了不可少的武打畫面以短鏡頭剪接,多數都以中、遠景搭配推軌,幾場情感濃烈的戲:像是母親對聶隱娘說起嘉誠公主去世前情景、田季安向胡姬回憶起童年聶隱娘的執拗癡心,均藉由他人之口說出早已過去的往事。就算事關自我的命運乖蹇、情愛背叛,因「他人」與「往事」的觀點,沖淡角色和觀眾過度涉入的情緒,更能客觀看待。
30年前侯孝賢的「童年往事」,就成熟展現脫胎於「沈從文自傳」、由「風櫃來的人」開啟的「他人」與「往事」的觀點。在「童年往事」裡,父親接獲信件、告知留在大陸兒子的消息,一旁的母親有如喃喃自語,訴說骨肉分離的前因後果。到了「刺客聶隱娘」,此一由爬樹而來的形式與內容套用又「更上層樓」,精準內斂。
唐傳奇「聶隱娘」中隱娘父母篇幅不多,只有女兒失而復歸告知刺客身分後,父母由悲喜交加轉為畏懼。「刺客聶隱娘」則給聶隱娘寡言忠直的父親、知書達禮的母親,遠行來歸的女兒與慈愛雙親的疼惜,遙指另一部侯孝賢電影「珈琲時光」。
「刺客聶隱娘」迎接暌違愛女的是儀式般的沐浴更衣,婢女一趟、兩趟、三趟端來洗浴的熱水,聶隱娘在氤氳薰香中,神迴嘉誠公主撫琴,一次次換穿每年母親準備的衣裳,再重拾最自在的刺客黑衣給奶奶請安。「珈琲時光」陽子返家,父親等在車站、繼母夜半醒來為她弄吃食;父母探望陽子,一道「馬鈴薯燉肉」是最濃郁的親情滋味。
聶隱娘在樹上俯瞰。圖/光點影業提供
「刺客聶隱娘」有那麼難懂嗎?就像許多侯孝賢電影,來到唐代的「刺客聶隱娘」仍得洗澡、穿衣、吃飯、睡覺,萬變不離生活。因為拉高的視野,才有寬廣的全景,納入人情義理的親疏、透析政治角力的恩怨,鏡頭退得愈遠,人就愈小,消失在蒼茫山水之中。
李義山詩句格外適合「刺客聶隱娘」,從近景看是「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遠景望去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至於在樹上不肯下來的聶隱娘,特寫是「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上一篇
同門兼同行詹姆士與公司鬧翻 聶雲反應曝光
下一篇→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