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8 10:49
聯合報 葉君遠
從電視圈今年新作 看質與量的山窮水盡
華視日前因自製比率不足,遭NCC發函警告在一個月內必須修正,上周召開記者會,宣布即日起原黃金時段播出的陸劇「芈月傳」(其實已經不知重播多少次了)調時段,改播三立去年製作的「我的極品男友」及「1989一念間」。
這動作,源自NCC今年1月實施的法案,有鑑各台狂買陸、韓劇播出,嚴重打壓國內影視業者生存權,於是定出法規介入,無線電視台、有線衛星頻道業者要在黃金時段播出5到7成的本國自製節目。其中無線電視台電視節目中之本國自製節目,每周不得少於70%;主要黃金時段播出之本國自製戲劇節目不得少於50%,其新播比率不得低於40%。
這法立意良善,但對各種因素催折至奄奄一息的國內電視產業到底有沒有幫助?
讓我們縮小範圍看今年開年之後各台新開的綜藝類節目,包括張小燕TVBS「小燕有約」、陶子衛視「女人234」、利菁中天「麻辣天后傳」、徐乃麟和梁赫群的「天天樂財神」及鍾欣凌東森「媽媽好神」,4個月來開了5個新節目。
說一個狀況好了,去年底前,各電視台停播、收掉的節目超過10個,今年至今已過了三分之一,卻只補了5個,而且其中4個,「小燕有約」其實跟過去的「SS小燕之夜」型態雷同、利菁的「麻辣天后傳」跟她過去的「麻辣天后宮」雷同、陶子的「女人234」跟過去她做的「戀愛講義」、「姐妹淘心話」雷同,徐乃麟和梁赫群的「樂財神」更復刻多年前的「小氣大財神」,無論從「量」跟「創意」來說,台灣綜藝其實處於一種停滯,甚至退步的狀態。
各電視台都有想盡辦法符合NCC新法規?對華視來說,帳面上,確實符合法令,而且把大陸的「芈月傳」換成台劇,某種程度上,是保障了台劇生存權,但找了過去三立和其他台聯播過的兩部戲再來重播,對電視台、對電視圈來說,其實沒任何幫助,只是讓三立再多賺了一次版權費用。
但能怎辦?華視新任總經理郭建宏話都說白了,「真的沒錢。」
他把賭注放在下半年,預計年中後投資大型綜藝、戲劇,這是他過去在賭城玩吃角子老虎得到的靈感,「每拉一次桿輸1塊、2塊看似不多,到了晚上總結才發現輸了2千美金,怎麼這麼多?」郭建宏的想法是,與其跟過去一樣,拿小錢做節目,最後賠了一屁股,不如先休養生息,然後把錢拿來做一個大節目,畢其功於一役。
但另一個問題是,沒錢端不出新菜,觀眾在不斷重播過程中跑光了,再推出新作還會有收視率嗎?
對觀眾而言,手拿遙控器是有慣性的,回到家打開電視,面對100多台不可能一台一台去轉,習慣的新聞台就那兩台,想看電影台也就那幾個頻道,本來的熱灶抽掉柴火,一旦冷掉後,要重新熱起來,讓觀眾重新按到早已陌生的頻道,可能要多花數倍的氣力。
華視因為過去不斷改朝換代及種種歷史包袱,造成病況嚴重,如今換上一個有多年實務經驗的老手操舵,一時三刻要像吃了大還丹般生龍活虎當然不可能,只能靜待老船長未來規畫了。
但除了華視,要靠自己電視台製播符合NCC法規的其實不多,拿別台節目來低空飛過NCC法規的大有人在,這新法,只有讓自製率高的三立、民視作品被拿來當盾牌,未來多賺幾次版權費而已。
至於電視台老喊沒錢,這些年政府幫了什麼忙?過去無論綜藝、戲劇,接廠商廣告置入都得偷偷來,幾年前開放冠名贊助後,各節目、戲劇各廣告破口都會念廠商名,單一作品每季進帳數百萬不無小補,但拿贊助後的節目去跟贊助前的規模、質感,甚至布景、舞台比一比,完全沒有改變,開放冠名後多賺的費用到底去了哪裡?進了誰的口袋?始終是個謎。
然後今年二月,文化部宣布將搭建金融與電視產業交流平台,端出120億超級大餅,影視業者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文化部開始重視影視產業,憂的是沒有明確執行方向,該怎麼給?能否真的補到該補的人,業界都持保留態度。
台灣和鄰近的日、韓、香港比起來,在藝文產業這種軟實力已大幅落後,近年又被財大氣粗的大陸超過,演藝圈如江河日下,終日新亭對泣,可喜的事,政府從開放置入、規範電視台自製率到如今決定拿錢挹注,雖然還看不出任何改變,但最起碼,政府終於開始關心,也開始行動。
起步晚了,還是比默默不聞好,我們只能如此樂觀看待。
←上一篇
偶像男星昔劈腿5女曾「上網乞討」 現況曝光改當下水道工人
下一篇→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