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訪/45歲麻衣切斷王泉仁兩年後喊復出 不悔那9年曝失婚真正原因

舞蹈家江青/楊惠姍「無中生有」之道

2025-05-01 08:00 文 / 江青(舞蹈家、作家)

二0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在紐約佛光山道場,聆聽了觸碰我心深處並令我回味的演講,主題內容以琉璃工房創辦人、藝術總監楊惠姍,「無中生有」的文化創意品牌為題,探討琉璃藝術的創作本質與無限可能。因在去年秋天我在紐約召集《鄭佩佩追思會》,由惠姍牽線搭橋而結緣的紐約道場有霖法師,對我關照有加寄來海報:蒼勁的書法「無中生有」,惠姍目清眉秀、風姿綽約的模樣,豁達自信的笑顏頓時抓住了我,也激起了無比的好奇。

楊惠姍演講紐約道場海報。圖/佛光山紐約道場提供

楊惠姍演講紐約道場海報。圖/佛光山紐約道場提供

用「無中生有」成語給演講命題,堪令耳目新奇,通常的理解「無中生有」無非是憑空捏造、信口雌黄、捕風捉影之類的有貶意之意。轉而琢磨下來我理解到:藝術創作本身就是無中生有的過程。「無中生有」指從「無」捏造出「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惠姍是有智慧和理想的人,善于思變,藝術上的追求是無邊無垠的,她這樣命題,是這些年來修身養性,胸襟不斷開拓作的決定,外人不易揣摩。我沒有問她,應當是她深思熟慮,一種解釋道之本源的見解罷。

有霖法師與楊惠姍。圖/佛光山紐約道場提供

有霖法師與楊惠姍。圖/佛光山紐約道場提供

不得不回溯到二0二三年秋天,參加「台灣金馬影展」六十大慶,並慶賀林青霞榮獲「終生成就獎」的第二天,跟惺惺相惜的惠姍同赴高雄佛光山,她精心安排並陪伴我作了三天佛光山之旅。此旅最大的收穫是讓我學習到前所未知的領域:初次瞭解到佛光山倡導「人間佛教」的定義:其實佛陀是人不是神,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先生活後生死,人無論信仰、年紀、國度、環境,必須懂得熱愛生活,「先生活」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也是我享受當下,狠狠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態度。

2023年11月,楊惠姍(右)江青在佛光山千手千眼觀音雕像前。圖/江青提供

2023年11月,楊惠姍(右)江青在佛光山千手千眼觀音雕像前。圖/江青提供

與惠姍同行,一路上談了許多知心話,去萬壽園祭拜與惠姍形影不離的張毅時,我依然記得二0二0年秋天,她在給另一半——張毅告別信中寫:「爸爸,謝謝你,謝謝你讓我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謝謝你,讓我的人生這麼不一樣,爸爸原諒我還是說得不好,爸爸,現在是『燈開着,而你不在』。」當時惠姍這種情深到來生的深情,我感傷觸動之餘,更擔心她一個人將來怎麼往下過 ? 琉璃工房將來怎麼向前行?

擔心的隱憂是因為記得一九九三年,第一次參觀琉璃工房,惠姍搓捏着張毅的手,柔情的說:「這個人是棵可以依靠的大樹,為我遮風擋雨,他最懂我,如果今天我有些成就,那也就是他光芒的反射!」而張毅緊緊摟住惠姍的肩:
「我的資源是這個人,她是不見黃河、不見棺材心不死的人,我給她設計跑道,她一定會在裏面跑,即使前面完全是不確定性,也一定會跑完它!」如今,跑道沒有人給她設計了,遮風擋雨的大樹無影無蹤,惠姍將何去何從?!我除了用自身的經驗:「時間就是一切」試圖安慰她,別無良策。 而這次前後三天的相處,目睹惠姍堅強、睿智、從容、自信的狀態,我懂得她心中有「佛」,信仰佛祖的力量給了她精神依託和內心支柱。

問惠姍今後的打算,她鄭重其事的告訴我,餘生會以弘揚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為己任,正在計劃北美巡迴演講 。但令她仍然困擾和擔憂的是自己不善書寫又拙於言詞,自琉璃工房創辦以來,張毅是工房的總設計師,而惠姍是將藍圖變成現實的實踐者,一件件惠姍燒製的琉璃藝術品,都搭配着張毅洗練、抒情又結合理性的文字,為作品詮釋。他們夫婦無間的合作模式,是琴瑟和鳴的愛和互補,深植於兩人追求琉璃藝術的夢中。現在,惠姍獨挑重擔,她念叨:「從前,這些都是張毅的事,我在努力學習!」在佛光山前後三天,只見惠姍,利用每個空隙,不是在電話上改圖紙,就是通過助理發號施令或開視頻會議。

張毅離世後,信仰佛祖的力量給了楊惠姍精神依託和內心支柱。記者王聰賢/攝影

張毅離世後,信仰佛祖的力量給了楊惠姍精神依託和內心支柱。記者王聰賢/攝影

各種因素使她的北美巡迴演講一再延期,二0二五年二月,在我翹首以待下,惠姍終於姍姍來遲。寄來行程依序:休士頓、芝加哥、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紐約、新澤西、溫哥華(後因入境問題延誤而取消)佛光山道場。

主題講座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照片和視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內容生動豐富,篇幅關係,不一一詳述,只寫下有感而發與我產生共震和親身見證的部分。

首先惠姍表達了嚴寒冬夜,眾人能夠與她熱情的分享藝術創作之路的心路歷程,是師父上人(星雲大師)圓滿了這個因緣。然後直接切入主題。

「從電影到琉璃的生命蛻變」分成了幾個段落,先講述了從影時期的張毅與楊惠姍,一九八五年惠姍拍張毅導演的《我這樣過了一生》,為角色需要,短時間內增加二十多公斤,將健康置之度外。回顧從影身經百戰(百部影片),從角色體悟人生百態,累積為日後琉璃創作的藝術養份。

接著惠姍介紹之間的因緣,如何從電影藝術跨越至琉璃藝術的未知領域。

多年前,我問過張毅:「電影和琉璃南轅北轍,你們與琉璃的緣份是怎麼開始的?」答:「說來這是一段非常奇妙的因緣,一九八六年導演《我的愛》,惠姍主演,電影中遇到了琉璃,當時我們的境遇使我們馬上想到了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們完成了這最後一部電影,毅然決然地告別影劇圈,好像命中註定我們的命運從此跟琉璃連在了一起。」

演講中惠姍生動的講述了無知也可以是力量,因為沒有回頭路。一九八七年為了創業,不知天高地厚,瞎子摸象,摸到哪裏算哪裏,結果負債累累,最困難時期押地賣房外,還累積了超過台幣七千多萬的債務。曾經在最低谷時還雪上加霜的遇到了連窯都被燒毀的打擊。不由得我憶想當年,參觀工作室外堆積如山「琉璃塚」,都是一次又一次挫敗累積下來的顯赫「戰績」。兩個同是對財政一竅不通的瞎子和對琉璃技術全然不懂的瘸腳,憑着相愛、相信、相惜、相守,兩人相持着堅守初衷。十幾年後,在最艱難黯淡時刻,彷彿菩薩送來了光派來引路人,突然之間的覺醒和頓悟,而復興了已失傳數千年的「脫蠟鑄造」琉璃技法,復興給了他們無比的信心,讓二人扭轉頹勢、起死回生,才得以成就今日的琉璃工房。不但成為有藝術創作的空間,也打造成了響噹噹的文化品牌產業。

談起琉璃工房的自我定位,不用水晶而用琉璃二字,是思想、情感、文化的認知,而工房圖章設計不是正方形,「房」字破框而出的意圖,是表明突破、出圈。介紹琉璃工房創辦坎坷歷程時,惠姍眼睛一閃一閃的如琉璃般晶亮,看在眼中我不禁慨嘆:琉璃有光,在做她心中的光。這段惠姍改換跑道,從零重新開始的故事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精彩的劇情片,從萬人追捧的影后到面對「琉璃塚」的藝術家,令人肅然起敬!

多年前毅然告別演藝圈,楊惠姍(左)和張毅在琉璃工房投入畢生心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多年前毅然告別演藝圈,楊惠姍(左)和張毅在琉璃工房投入畢生心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接下去惠姍仔細介紹了琉璃工房的存在價值,以及與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意義。她強調有文化才有尊嚴 ,「琉璃工房」不只是一個安身立命的東西和一個品牌產業,而是背負著一個沉重的文化包袱在身上的我們這一代!它不僅僅是一種工藝,更是一種哲學和宗教。在中國佛教中,琉璃的地位非常特殊。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內有此段:「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用充满禪意與思考的琉璃材质,創造出帶有「善」與「美」的藝術作品。

創作後期,他們的題材都以佛性中的慈悲為主,看過張毅在詮釋作品中曾寫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是一種信念、人生價值觀。琉璃創作是一個修行的道路,要讓心中有光,才能將慈悲在作品中自由的發出光來,生命無常、唯有慈悲,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屏幕上放著一九九六年楊惠姍和張毅參訪敦煌石窟照片,惠姍介紹:敦煌書籍一直是她的教課課本,但當親臨現場時,排山倒海的菩薩畫像和雕塑襲來,是一次靈魂的震撼。相信是菩薩的召喚引領著他們,在沒有預知下,意外的看到為保護古蹟,平時不開放的第三窟。有福份站立在源自元代斑駁褪色的千手千眼觀音像前,刹那間她感到停止了呼吸,僅僅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她努力捕捉記住美好的線條和慈悲的面容。離開石窟後在難以壓制的觸動、感動、激動下,動心許下「今生大願」:永留千手千眼觀音在人間!結果這個大願如願以償,然而是一步一腳印帶著踉踉蹌蹌的步伐攀登至峰頂,圓滿了「大願」。

此後,惠姍埋頭苦讀佛教歷史,立志要用不同的尺寸、材質來表現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大愛。二000年赴敦煌藏經洞參加世界論壇展覽時,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用彩塑方式創作165公分高千手千眼觀音塑像(現為敦煌研究所收藏);二00三年,三米高彩塑觀音像跟大眾結緣,並舉行多個城市巡展;二00六年邁出新一步,一百公分高,一體形成的純琉璃千手千眼觀音「唯有慈悲」塑像問世;其後她創作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觀音塑像作品。

2013年11月25日,楊惠姍(左)歷時4年創作的2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首次展出,張毅參加(右),星雲大師(中)親臨開幕式。圖/琉璃工房提供

2013年11月25日,楊惠姍(左)歷時4年創作的2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首次展出,張毅參加(右),星雲大師(中)親臨開幕式。圖/琉璃工房提供

直至二0一一年,在星雲大師對她的信任和鼓勵下:「不要想、光去做,一定行!」九字訣讓她滿腹的疑慮頓時煙消雲散,認定是福德的因緣,接受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塑觀音菩薩聖像重任。此後,她不眠不休廢寢忘食,其他人分三班工作,她一個人貫串三班,從黑夜到天明,日以繼夜堅守著,克服技術問題,試用各種材質加快速度,抵擋時間的壓力和體能的極限。結果在六十九天中(除去運輸時間,實際上只有四十天)在全身腫脹、頭髮開始脫落、腿如圓筒大象、腳腫得無法穿鞋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今生大願」。佛光山「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內供奉的近六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彩塑聖像,將佛教智慧與慈悲以莊嚴形式展現於世。

楊惠姍此生的「今生大願」。圖/琉璃工房提供

楊惠姍此生的「今生大願」。圖/琉璃工房提供

視頻中看到眾志成城完成觀世音菩薩安座時,突然出現在現場的星雲大師也與惠姍和工作人員一起慶賀「勝利」,眾人為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而驕傲雀躍歡呼,星雲大師喜上眉梢誇贊:「我看過的,世界第一!」

2011年12月18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普陀落伽山觀音殿,楊惠姍創作近六米的千手千眼觀音像安座完成,星雲大師豎起大拇指說「世界第一!」。圖/琉璃工房提供

2011年12月18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普陀落伽山觀音殿,楊惠姍創作近六米的千手千眼觀音像安座完成,星雲大師豎起大拇指說「世界第一!」。圖/琉璃工房提供

三年前,我有機會在現場面對觀音菩薩聖像,因為知道這背後的歷程:惠姍從來沒有做過近六米高的雕塑,資深伙伴們也條列了二十二項因素提醒她,不管是人力或時間的因素,都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後「伙伴們」還是排除萬難,通力合作,實際製作過程遠超出預期的想像,戰勝技術、時間、體力的極限挑戰…但是心中的歡喜,比較起來,早已超越精神壓力和肢體的疼痛!禮拜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讓惠姍心無罣礙!我深感這件作品,不僅是惠姍對敦煌千手千眼觀音像的復述,而是一場自我祭獻!

看視頻當時我不禁聯想翩翩,四十年前惠姍拍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為角色需要,短時間內增加二十多公斤,將健康置之雲外,最終榮獲影后。與這次成就「今生大願」的付出,實際上不是如同一策殊途同歸嗎?!她生命中與生俱來的為追求藝術理想,奮不顧身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勇氣,是每個人的人生楷模!

近尾聲,惠姍談的是二0二0年張毅往生後,生命在困難中繼續前走的經歷,而這一切都是在佛祖的加持護祐下完成。

二0二一年她收到法師友人來信,得悉佛光山與香港大學聯合舉辦,有關「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在惠姍真正體會到生命無常的巨痛後,決定抓住機會報名參加。這個課程幫助她走出了低谷,埋首在學習中,使她領悟到安靜的力量,佛法的智慧幫助她徹頭徹尾的覺悟並作出轉變。之前琉璃工房的對外發言人是張毅,然而現在她必須要承擔帶領三百多員工的團隊勇往直前的責任。結果,在學習課程中遭遇到無法推脫的情況,她強迫自己面對「恐懼」,作了一個十分鐘的心得報告,這個報告為她開啟了一扇大門,從一個「嚇死了」怕說話的人,轉化成一個樂此不疲的演講者,而且「很愛說」。惠姍語重心長地:「所以每個人都有潛力和可能性改變自己。有心、有願、就有力量。」

惠姍「很愛說」。圖/江青提供

惠姍「很愛說」。圖/江青提供

展望琉璃工房的前景與未來。她與觀眾闡述了繼續不變的致力於推廣教育,工房曾經在國內外教學,讓年輕學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也通過各地的展覽,體現琉璃工房以文化與歷史傳承為使命的品牌精神。其中她介紹了首次在台灣舉辦的琉璃世界大展,邀約了四十五位藝術家,展出二百多件作品,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連結,努力實現「引進來、走出去」的宏觀。此外,上海琉璃工房博物館於二00六年開幕,我參觀時‘驚艷’它壯觀的的氣勢和無與倫比的精細布展,然而,因為三年合同到期,不得不忍痛放棄原址,博物館關閉時,工房貼出的佈告沒有用「結束」而是用了「搬家」二字。體現了決不「結束」的決心,於二0一0年又重振旗鼓——開張。作為大陸首座以琉璃為核心的藝術館,展示來自世界頂尖玻璃藝術家的作品,這座博物館不僅見證了琉璃藝術的多元發展,也展示了未來文化品牌如何兼顧傳統與現代,為全球化與科技時代提供歷史文化品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視頻中出現了新博物館大門,日景與夜景完全不同卻互相輝映的照片,都大氣磅礴美侖美奐。

上海琉璃工房博物館的日景。圖/琉璃工房提供

上海琉璃工房博物館的日景。圖/琉璃工房提供

上海琉璃工房博物館的夜景。圖/琉璃工房提供

上海琉璃工房博物館的夜景。圖/琉璃工房提供

介紹目前琉璃工房新創意產品製作宗旨:對身體有益,對環境友好。以環境永續思維注入設計創作,也就是再運用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理念,承諾為地球生態注入人文情懷與擔當。體現琉璃工房對未來世代的珍視與文化延續的初心。

這些年來,琉璃工房的創意和惠姍的作品在世界上獲得至高無上的讚譽,獲獎無數,在此不贅敘。僅藉此機會恭賀惠姍於二0二四年榮獲全球華人榜終生成就獎。

聽演講至此,從頭至尾我有很特殊的感思:惠姍不是在講她一個人的故事,而是在講二個人——張毅和她的故事,天人永隔無法將他們分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就像他們始終崇尚的「仁」字的組合,人在左邊、右邊是一上一下成了二,這種帶有宗教意味的「仁」字,貫穿在他們的生活和作品中。他們用心血熬成了琉璃藝術創作,用時間證明了不渝的愛情。

在佛光山紐約道場演講會中,惠姍(右)與江青又重逢。圖/江青提供

在佛光山紐約道場演講會中,惠姍(右)與江青又重逢。圖/江青提供

聽一氣呵成,足足二個小時,有聲、有色、有場景、有畫面,絕無冷場的生動演講,不得不欽羨惠姍旺盛的生命魅力,對眼前的她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嘆服和無比的欣慰!

演講鏗鏘有力的結語:「只有努力永遠護持『今生大願』,以回報所有給予我的恩德福報!」惠姍微笑合十。

上一篇

黃致列腹肌下落不明!怨台灣美食太多「已購買」

下一篇

李程彬狂搖肩膀喊「妳振作」 郭雪芙嚇壞

最新文章

哈燒
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