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 14:03
聯合報 蘇詠智
快訊
楊煥驟逝震撼演藝圈!澎恰恰悲痛曝恩情:他賣股票替我還債
金曲36評審主席丁曉雯遭爆提前曝光 主辦單位低調回應
台灣首部竄紅的賭片 竟然不是《賭神》

「賭」在華人社會中,向來是歷久不衰的娛樂兼生財活動。特別到了春節期間,闔家團圓、親戚難得聚會,更是要把握時機玩個骰子或是賭點小牌。也難怪,電影圈每隔幾年就會燒起「賭片熱」,銀幕上的天王天后,很多人都扮過賭王賭后。
香港經典賭片開禁,意外掀起台灣賭片狂熱
民國65年,香港邵氏影業的台柱導演之一程剛,執導了號稱香港首部「賭術電影」的「賭王大騙局」,描述「賭王」宗華為報師仇,卯上「牌霸」陳觀泰,展開一連串鬥智鬥力的故事。此片目前留下的資料結果相當兩極,有稱是香港賭片的開山經典之作,卻也有數字顯示在當年全港華人影片票房榜才排到第80名,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圖/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基本上程剛這部片在香港應不至於波瀾未興,但也應該沒有帶動「賭片熱」,仍要到幾年後TVB由王晶編劇的連續劇「千王之王」轟動後,賭博的題材才開始變得熱門。
但在台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很長一段時間,關於賭博為主題的電影,如果主旨不是「十賭九輸、回頭是岸」,台灣根本通不過電檢,在劇本審核時就會被打槍了。「賭王大騙局」直到民國69年才開禁,當年8月在邵氏院線接檔全台熱賣一個多月的兩集「倚天屠龍記」,延續了熱烈買氣,台北大世界院線總票房有一千餘萬,極為亮眼。
程剛後來被中影向邵氏外借來台,本要拍攝根據骨癌平劇女伶蔣桂琴鋸腿上舞台演「紅樓二尤」經過的電影「生死場」,後因故中影延宕拍攝,台灣多家獨立片商爭搶有空檔的程剛,最後在一堆題材裡選擇了他曾經拍過的賭片,因而有了在台灣轟動無比、賣座更勝「賭王大騙局」的「賭王鬥千王」。
台灣賣座經典電影,至今只剩殘本
在邵氏,程剛號稱「百慢導演」,曾經一部「天網」拍了兩年,但到了台灣「百慢」也只有快馬加鞭。雖然台灣的電影公司規模不能比邵氏,程剛拍「賭王鬥千王」仍然巨星雲集、沒有縮水,特別是同在邵氏多年都一直未有機緣合作的當家花旦井莉,這一回總算攜手共事。
其他包括「賭王大騙局」裡的宗華、谷峰、凌雲,以及台灣正當紅的王冠雄、楊惠姍、胡慧中、歸亞蕾等都加入,情節還刻意編排成與「賭王大騙局」完全接續,宗華的角色仍是「賭王大騙局」裡的沙通,只不過此時他已是爺爺,井莉等人都是他的孫輩,王冠雄和楊惠姍則是沙家要對付的日本老千,從上一部片的報師仇,增加了「國仇」的元素。
程剛邀井莉拍攝「賭王鬥千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傳程剛後來不斷邀請大牌助陣,演員費多增加兩百萬,差點除超支外又要延後交片,電影公司到後期已經和他又不是那麼愉快,男主角王冠雄更是從此種下心結,日後再合作嫌隙時起,一度揚言不再接他的戲。有趣的是,程剛在片場鼓勵女主角們端出自己的行頭爭奇鬥豔,所以片中女星的華服靚衫都是珍藏多年的「戰袍」,讓觀眾大飽眼福。
雖然檔期排在民國70年的元宵節後才上映,連春節二檔都談不上,賣座一路開高走高,最後光北市就賣破3000萬元,全台年度華語片票房排行榜上高居亞軍。只可惜,台灣舊片保存觀念與動作都遠不如香港,「賭王大騙局」還有修復精美的DVD可以購買,在台灣更知名的「賭王鬥千王」,僅剩視頻網站上有殘本,不是情節少好幾段,就是雖然情節夠完整,畫面被裁切左右兩邊少一大半,連電影台都找不到可以拿來播放的拷貝。
圖/翻攝自民國70年自立晚報
賭片迅速盛極而衰,數年後再起風雲
「賭王鬥千王」後,台灣片商毫不意外,一窩蜂開拍新賭片,4個月內「千王鬥千后」、「十張王牌」等賭片接連上映。邵氏台灣分公司則靈機一動,拿出香港賭片代表人物王晶拍攝的「千王鬥千霸」來台上映,不過這些乘勝追擊影片和「賭王鬥千王」的票房都有大段差距。
圖/翻攝自民國70年自立晚報
新聞局倒是動作很快,當年5月就停止審理賭片劇本,有意扼殺泛濫「賭風」,始作俑者程剛則表示拍完手上幾部賭片就不再拍,然而他執導的「沙家十五女英豪」民國70年暑假上映,票房不如預期,宣告了在台熱燒不到半年的賭片熱已快速冷卻。
但人性好賭,市場永遠有需求。將近10年後,賭片風雲再起,這一次就輪到王晶再次大出風頭,靠「賭神」再攀巔峰。
圖/翻攝自民國70年自立晚報
(★「電影時光機」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上一篇
峮峮槓上紀卜心「怒撞對方」!瘋狂爆走早餐撒滿全身
下一篇→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