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7寶媽道歉「把錯推給孩子」!蕭彤雯怒批:你的反應很難被原諒

票房超慘!迪士尼、史匹柏都拿台灣人沒轍...

2016-07-13 13:39 聯合報 蘇詠智
「小熊維尼歷險記」未在台灣戲院上映。摘自imdb
「小熊維尼歷險記」未在台灣戲院上映。摘自imdb

每到暑假,總會有好幾部動畫強片推出,鎖定闔家大小觀眾,和真人主演的大片爭搶票房。雖然台灣的成人觀眾看似對花錢欣賞卡通電影,沒有那麼排斥,然而卡通片在台灣是經過一段非常低迷、冷到讓片商寒心的時期。不要說曾經受到歡迎的迪士尼經典卡通重映反應冷清,新片推出更是賣座慘淡,連掛上票房保證大導演的招牌,也沒辦法挽回頹勢。

卡通片曾經在華人區非常風光,迪士尼的中文翻譯還叫作「華德狄斯耐」的時期,上海的首輪戲院就常會在正檔影片之外,加映一些米老鼠、唐老鴨為主角的短片,頗受到觀眾喜愛。迪士尼首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曾在民國27年、「孤島」時期的上海賣破票房紀錄,之後「木偶奇遇記」也在美國上映後一年之內來到上海放映,同樣有不錯的賣座反應。儘管後續的迪士尼動畫長片因為佔領上海的日本人不再允許戲院放映美國電影而暫停進口,一等到抗戰勝利後美國片重回華人地區,上海的大戲院又開始上演迪士尼卡通,還曾經一年放映了5部,把之前因戰爭中斷的進度一次補完。民國38年之後,上海的戲院自然又因政治理由,逐漸斷了迪士尼卡通的放映,迪士尼動畫大片在華人區的主要市場變成了台灣。

翻攝自民國38年台灣新生報

翻攝自民國38年台灣新生報

迪士尼有好幾部經典動畫是採取「段落集錦」的形式,多半是透過一小段故事來搭配一首歌,很強調影片的音樂性,在當年的中文片名上也很容易看出這些重點,譬如民國38年在台灣上映的「蝶舞鶯歌」,英文原片名就叫做「Melody Time」,中文片名不但優雅也頗符合英文片名的寓意。「蝶舞鶯歌」不算是迪士尼經典動畫中特別叫好叫座的一部,在台灣的反應也普通。不過沒兩年超級經典的「仙履奇緣」在台上映,掀起一陣話題,迪士尼動畫就繼續成為片商眼中的票房保證。

直到1970年代,此時迪士尼的影片已經因早年代理發行的雷電華公司倒閉、「美商8大」成為歷史名詞之後,交由其他幾家美商大公司輪流在台發行,每隔數年就會換手一次。民國66年剛好是福斯影片在台發行迪士尼的電影,這一年迪士尼在美國推出了一部動畫長片「小熊維尼歷險記」,以往每一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都會在華人區(民國38年以後主要在台灣)上映,這一次福斯居然決定不上「小熊維尼歷險記」而是重演曾於民國38年之前在大陸放映過的「小飛象」。

翻攝自民國66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6年自立晚報

對台灣兒童影迷來說,「小飛象」自然更知名、同時又未必欣賞過,較「小熊維尼」只怕吸引力還大一些,因此「小熊維尼」那時在台灣的知名度始終極低,直到民國83年取得迪士尼影片錄影帶發行權的片商開始推出「小熊維尼」影帶,才開始在台打出名號。今日的觀眾恐怕很難想像,迪士尼前後拍過兩部「小熊維尼」長片,兩次台灣都沒有上戲院,然而「小熊維尼」的番外篇電影「跳跳虎歷險記」卻曾在台灣戲院上映。

福斯代理迪士尼電影年限告一段落後,輪到環球影片在台發行。有趣的是,民國76年,環球在暑假推出兩部動畫長片,打頭陣的是迪士尼的「妙妙探」,賣座相當慘烈,比預期反應還差。到了8月,環球自己的動畫「美國鼠譚」要來台上映,此片在美國的賣座就比「妙妙探」更好,主題曲「Somewhere Out There」更在美國大受歡迎還提名奧斯卡,在台灣也早被西洋樂迷熟悉。加上「美國鼠譚」監製正是好萊塢億萬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史匹柏在台向來是塊金字招牌,片商對於「美國鼠譚」的期待遠比「妙妙探」更高。

「美國鼠譚」在台票房踢到大鐵板。摘自sky

「美國鼠譚」在台票房踢到大鐵板。摘自sky

為了避免看不太懂字幕、年齡太小的小朋友無法進入劇情,吸引更多的爸媽帶小朋友走進戲院,片商靈機一動,決定全片中文配音,報紙廣告上還強調這是「中華民國地區第一部國語配音卡通長片」,今天卡通動畫片在台放映多半有國語配音版,是否真從「美國鼠譚」才開始已不可考,然而它的國語配音推出頗為徹底,不像現今的動畫還是國語、英語版都有戲院放映,當年「美國鼠譚」在台灣幾乎只有上映國語版,所以「Somewhere Out There」在片中出現時也是國語演唱的版本,反而讓想去戲院欣賞名曲的樂迷得不到原汁原味的滿足。這個創舉沒有讓「美國鼠譚」在台開出票房大紅盤,低迷的聲勢反而跟「妙妙探」幾乎不相上下。兩部都是大公司、大招牌出品,同樣都以老鼠為主角,在台灣同一家外商公司發行,都踢到賣座大鐵板。

翻攝自民國76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76年自立晚報

「美國鼠譚」的「Somewhere Out There」歌曲與畫面搭配經典,但在台灣上映版本都是國語配音,失去原味。翻攝自YouTube

「美國鼠譚」的「Somewhere Out There」歌曲與畫面搭配經典,但在台灣上映版本都是國語配音,失去原味。翻攝自YouTube

美國卡通片在台灣票房的谷底並沒於「美國鼠譚」鎩羽而歸後逐漸回昇,接下來的幾年之內,不管是迪士尼或是史匹柏的動畫,在台都賣不太起來,片商也就當做服務兒童觀眾才引進,就算心知爸媽未必會領情,而青少年男女仍然不屑看「幼稚」的卡通,還是都咬牙上片,卻也沒抱太多期待。迪士尼動畫在1990年代開始隨著「小美人魚」叫好叫座開始復興,台灣影迷反應始終慢一拍,片子在民國79年暑末上映時,北市只排在幾家小型戲院,氣勢上已先輸人一截,偏偏又在上片當周遇上颱風,賣座更難拉高,就算看後觀眾有口皆碑,沒有反應在票房上,迪士尼在台頹勢仍未扭轉。

翻攝自民國79年民生報

翻攝自民國79年民生報

翻攝自民國80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80年自立晚報

於是隔年「救難小英雄」的續集「神勇敢死隊」來台上映,那時輪到發行迪士尼卡通的華納影片做了一次大膽決定,將兩部電影一次上映,觀眾一票可以看兩片,但加起來片長兩個多小時。「救難小英雄+神勇敢死隊」的報紙廣告也強打是大銀幕上首部國語發音的卡通,這自然是大錯特錯,因為「美國鼠譚」早就是這樣在台上映。華納的奇招,同樣台灣觀眾不領情,「救難小英雄+神勇敢死隊」上片一周,就慘淡下片。

(★「電影時光機」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蘇詠智

蘇詠智

六年級影視圈萬年小記者,生活中不能不看電影,不能缺少影集,口味不完全主流又完全不上流,努力在工作中擠出更多時間欣賞好戲。

上一篇

泰勒絲不能惹!「死對頭」金卡戴珊幾天內掉粉超過百萬

下一篇

林襄住12樓上空裸睡被地震嚇醒 曝唯一搶救紫南宮金雞

哈燒
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