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台掀起狂潮的活屍片 原來是…

2016-10-21 02:10 聯合報 蘇詠智
「生人勿近」是美國活屍片的經典。圖/摘自imdb
「生人勿近」是美國活屍片的經典。圖/摘自imdb

韓國電影「屍速列車」在台灣掀起票房熱潮,美國影集「陰屍路」則早一步帶動全球活屍狂熱。雖然此類型電影的經典,公認是導演喬治羅美洛的一系列作品,然而早年台灣電檢尺度嚴格,加上低成本恐怖片無法邀請巨星擔綱,片商幾乎不會考慮,也和本地影迷無緣。

進入1970年代,台灣電檢尺度仍嚴,但「大法師」、「天魔」之類的恐怖影片已能經過修剪後上映,更血腥刺激的活屍電影,也在片商寧可挨剪、也不要浪費掉購片資本的情況下,開始出現在台灣的戲院。引起話題與觀影熱潮的第一部,就是義大利路西歐福奇執導的「生人迴避」。這部片描述加勒比海島上爆發一種怪病,會讓死人復活成為活屍,島上民眾都傳是巫毒教詛咒所致。一位科學家來到島上卻失蹤,他搭乘的船則在廢棄在紐約,他女兒想要調查真相,卻讓一群人跟她陷入了生命危險。其實片子一開場已顯示有巡警去查看,遭到船上的活屍攻擊,片子結尾也以殭屍大軍走上布魯克林大橋、即將進入紐約市做為收場。全片的特色和氣氛營造派的恐怖片不同,直接給觀眾血腥、噁心的刺激,不管是殭屍復活身上爬滿蛆,或是刺穿人眼、噬肉啃骨的畫面等等,膽小的觀眾很難不摀著眼睛看完。

「生人迴避」在台引爆賣座熱潮。圖/摘自imdb

「生人迴避」在台引爆賣座熱潮。圖/摘自imdb

「生人迴避」在台灣上映的版本難逃刪剪,但從觀眾的反應來看,絕大多數購票入場想找刺激的人應該還是挺滿足,因為雖無大卡司,民國69年10月底在台北市推出後,票房一路走高,打得其他好萊塢大片落花流水,西門町龍頭戲院門口大排長龍,最終在全年度外片票房排到第10名,成績極為不俗,尤其讓片商意外的是有很多女性觀眾拖著男友上戲院,比想像中較有膽量看恐怖片的男性觀眾更入迷。話說「生人迴避」的原名,可能會讓人誤會是一部續集,因為義大利片商取巧,刻意在片名加上「2」,想要呼攏觀眾是喬治羅美洛執導的「生人勿近」的續集。有趣的是到了台灣,「生人迴避」賣座開大紅盤,片商想要搶搭列車順勢撈一筆,才去搶購「生人勿近」,中文片名更明顯看出向「生人迴避」靠攏的意圖。

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相較路西歐福奇的活屍片賣血腥與噁心,喬治羅美洛則多了對美國社會的觀察與嘲諷,格調高出不少,然而台灣一般觀眾誤以為「生人勿近」真的只是「生人迴避」跟風作,雖然賣座反應尚算不差,與「生人迴避」就有落差。喬治羅美洛接下來執導的「飛車敢死隊」、「鬼作秀」,雖然都非活屍片,台灣都還是有推出上映,延續「生人勿近」的「Day of the Dead」,反而在美國上映後兩年,才終於排上台灣戲院,片名定為「侵入魔界」,片商並未大作宣傳,僅視為暑期黃金檔中的墊檔小片,也果然被埋沒在「鱷魚先生」、「黎明生機」等話題巨作之中,草草下片,和「生人勿近」反應又差很多。

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十多年之後,「生人勿近」與「侵入魔界」先後被重拍成「活人生吃」與「活屍地獄」,前者由美商公司發行,宣傳造勢較使得上力,台灣票房締造佳績,比原版的「生人勿近」還要轟動。後者的口碑與原版有落差,在台灣也就未上戲院,直接推出影音產品。喬治羅美洛雖是活屍片的大師,他執導的影片卻從來沒在台灣有過驚天動地的票房。

翻攝自民國76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76年自立晚報

「侵入魔界」在台灣被大多數觀眾忽略。圖/摘自imdb

「侵入魔界」在台灣被大多數觀眾忽略。圖/摘自imdb

翻攝自民國76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76年自立晚報

蘇詠智

蘇詠智

六年級影視圈萬年小記者,生活中不能不看電影,不能缺少影集,口味不完全主流又完全不上流,努力在工作中擠出更多時間欣賞好戲。

上一篇

十年走來全是考驗!「玩很大」認了:曾經一度撐不下去

下一篇

《媽媽朋友的兒子》收視創新高!引發共鳴獲韓媒高評價 3大亮點一次看

哈燒
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