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 22:04
聯合報 陳昭妤
快訊
瑞莎再轟體協不公!國際賽「台灣墊底」哽咽喊:斷手腳也會努力
別等人離開 才嘆網路霸凌之可怕

陳冠希為超模女友在微博上發言攻擊林志玲。圖/摘自微博
上周,鬧得最大的莫過於陳冠希在微博上無的放矢,貼了張林志玲照,便開始罵人是坨屎,甚至用不雅字眼指林靠「其他方面」的能力才得到今日地位,林志玲標準「躺著也中槍」,當然事後陳冠希各種解釋,稱是因林排擠掉超模女友的新節目機會,才讓他憤而用文字為愛出氣。
但問題來了,陳先生查證了嗎?整件事最讓輿論無法忍受的,莫過於未經查證便展開的人身攻擊,姑且不論事實真相為何,但在網路這樣的公共領域發言前,查證應是基本功課,特別當你又是個公眾人物,這樣的檢視,更是變得極其必要。當然,若想搏版面,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只不過這些,都是老調重彈,歸根究柢,科技不就來自於人性。科技本身沒有錯,錯在操弄它的那些人心。
老實說,在因工作開始深入接觸網路領域後,對於網路這媒介,感受其實是複雜的,能夠快速接收到想要的資訊、有各種能夠不同以往呈現新聞、影像的方式,固然讓其充滿吸引力,但更大的問題在於,它的過度方便,以及躲在螢幕之後便能操控的特性,讓它在某些時刻成了傷害人的武器。
螢幕後的人,只要擁有鍵盤、擁有表達能力,就能夠隨意瞄準某個看不順眼許久的對象,開始射擊,那種射擊,透過屏幕,看似傷不到本人軀體,引起的後續傷害卻可能更深更廣。過往人之所以面對面相處,除了是因當時科技不發達,更多的是,見面三分情,加上眼見為憑,你看見了事實,而後你表達了事實,你可以用真實的眼神、語言,了解你想知道的一切。
但當你不再透過接觸與了解,單靠薄薄的屏幕便想評斷一個人的本性與真實生活,這樣的結果,就是假象占下八成,躲於螢幕後的發言,則讓文字更能夠以各種方式馳騁,殺傷力看似被距離緩衝,實際上則因傳播力更快,觀看的受眾更多,而變得更為強大。相較肢體上的拉扯霸凌,文字攻訐對當事人的心理攻擊效果實則更為驚人。
電影「露西亞離開之後」講述因網路而生的校園霸凌。圖/采昌提供
類似的題材在電影、戲劇皆司空見慣,但不代表我們也應該對所有正在發生著的現象,習以為常。
電影「露西亞離開之後」講述因網路而生的校園霸凌。圖/采昌提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看重看輕,取決於對網路世界的認真程度,對我個人而言,認真,就輸了。但身為網路世界一員(或說在這個時代裡,想脫離也幾乎不可能),那麼基本的忍受底線在哪,適當的反擊方式又為何?或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別讓所有結果,都得等到「XXX離開之後」,才有思考與反省的機會。
←上一篇
「地獄廚神」回來了!24位選手挑戰戈登拉姆齊最強味蕾
下一篇→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