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8 17:00
聯合報 柯志遠
快訊
余祥銓「周杰倫演唱會台下偷喝酒」 PO黑底白字認錯:為無知行為道歉
「陳情令」男星翻車!偷吃找小三毆正宮:滾床影片瘋傳
柯志遠/從《俗女養成記》 看台劇裡的女性意識甦醒
「咱兩人相欠債,你欠阮有較多…時代已經無同,查某人也有家己ㄟ願望…」叫好叫座的熱播劇《俗女養成記》9月1日圓滿收官,戲的後半段「阿嬤」楊麗音歷經「千辛萬苦」無論如何也要上台去「唱給自己聽」的一曲《純情青春夢》,後勁悠遠低迴,在網路上討論度居高不下,以一氣呵成的筆觸舉重若輕地成就了台劇作品罕見能夠挖得那麼深邃的「女性意識」關照,更意外成了全劇另一個最蕩氣迴腸也最直指人心(還是同時跨了幾個不同代世代的人心)的核心主題,擲地有聲,特別值得一提。(有唱片界人士細心提醒潘越雲這張專輯是1992年出版,小「陳嘉玲」照說應該唸初中了,但戲劇創作確有「意象拼貼」的手法,這首歌的運用有其鏡像精神的份量,感人肺腑,無傷大雅,不算BUG。)
《俗女養成記》短短10集篇幅,言簡意賅地示範了一次再精準不過的「雅俗共賞,言之有物」,第9集交代阿嬤這段往事內在心聲的一場戲,楊麗音對著她以為熟睡了的謝盈萱喃喃地說著「好想在走之前…再從『陳李月英』做回『李月英』」的「最後的願望」,「閃回(flashback)剪輯」、「敘事人稱切換」等手法高明佳妙至極,而透過這段戲,不停走回歲月去直面成長中的自己進行對話的陳嘉玲,在勇敢地剝落原生家庭如影隨形堆棧在她身上的,因善意的愛和期許所殘留的「陰影」的同時,最後才恍然大悟:這些在她的「養成記」裡舉足輕重的大人們,其實也曾度過了她們不足為外人道的,養成過程裡的「被期許,被規範,被制約」。神來之筆的一首歌、一個陳年的事件,讓整齣《俗女養成記》的意涵縱深倍比地拓展、衍伸了,格外發人深省。
不說,並不代表就不存在。觀眾們開口去問自己的母親、母親的母親…,在「相夫教子」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這一輩子,是否有過什麼「遺憾」?她們多半是不會承認的,而《俗女養成記》以一齣戲的嘻笑怒罵,鮮活地陳述了關懷了(相當程度上也「代言」了)台灣社會家庭婦女「心照不宣」的美麗與哀愁,型式是通俗的輕鬆的,用心卻是強大的厚實的,而這也讓人不由自主地留意到「女性意識自覺」的戲劇題材貌似被掀開了厚重的簾幕,從過往約定俗成的框框架架裡走出了一條更能切中要害,也更能易位思考的創作思維。
台灣影視劇刻劃女性性格特質中堅毅、良善、悲憫、強韌的成功作品不在少數,《星星知我心》、《愛》、《緣》、《春天後母心》…,然而就戲論戲,這些戲描述的主人翁特質始終「母性」更甚於「女性」,至於近年來偶像劇喜歡以「小資女」做為故事主軸,為的是在戲的賣相上投合收視主人口的氛圍投射,有皮毛,缺神髓,與其說是呼應女性「自我價值」的思索,更多是傻白甜的膚淺情境販賣。「女性意識」的白話文要怎麼說才能讓人感同身受?一個「女性意識」甦醒的女一號會不會減損了一齣劇女主角該有的親和、可愛?都有可能是台劇對於這個題材範疇疏於耕耘的顧慮,《俗女養成記》的「高度聚焦,細膩挖掘」給出了一個足以傳世的台灣社會女性自我審視、解構、再重組的經典,靈動而燦爛,與此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了另外幾個充滿女性意識亮點的好戲。
《我們不能是朋友》裡除了有一個十分搶戲對「買可樂」毫不遮掩的「解放肉食女」袁艾菲被塑造得活靈活現,女主角郭雪芙在「坦率面對自我」這個課題上儘管步伐零亂舉棋不定,終於還是跨出了原本被當作SOP在奉行、遵守的人生軌道。《最佳利益》裡天心從職場到人生所展現的女性獨立意識,由內到外都旗幟鮮明,不論是對事業願景的狼性,不論是面對外在挑釁和內在孤寂的頑強,都立體化得逼近眼前,讓人由衷肅然起敬;還有儼然是「隱藏版女主角」的安心亞,時不時以不同面貌在不同單元裡現身,也巧妙地設立了另一種可以在諸多逆境裡倖存的,女性獨特的智慧與韌性。這些辨識度和記憶度都非同小可的成功案例,不約而同地在差不多的時間點亮麗登場,是否因此開啟了一條精氣神都有別以往的「女性意識」戲路?尚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些作品裡的女性意識,相較於韓劇《WWW請輸入檢索詞》裡林秀晶拒婚、獨身的不由分說,相較於大陸劇《上海女子圖鑑》、《北京女子圖鑑》那種幾近悲壯的由弱而強的修煉與涅槃,《俗女養成記》裡的女性意識自覺,沒有那麼偏執那麼強悍,那份氣息裡的雍容與從容,聞一聞,就曉得是屬於台灣在地自己的。
←上一篇
閃嫁小開14年傳婚變遭酸「豪門夢碎」 王瀅深夜吐心聲
下一篇→
噓!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