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疫情凸顯舊病兆 電影未來劣幣驅逐良幣的風氣

2020-05-01 00:23 聯合報 馬欣(影評人)
群眾已出現了「不是非進戲院不可」心態,即便是大片「雙子殺手」票房也是苦撐。 圖/派拉蒙影業提供
群眾已出現了「不是非進戲院不可」心態,即便是大片「雙子殺手」票房也是苦撐。 圖/派拉蒙影業提供

因為疫情從農曆年到現在的延燒,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娛樂都出現改變,首先浮出水面的就是「宅經濟」的崛起,這當然也包括了戲劇的熱度,逐步取代了去戲院的習慣。

人們可能認為這是一時之間的效應,但近三個月的消費習慣改變,的確對電影與戲院種下了隱憂。其實從去年已經出現電影票房逐漸衰退的危機,過往獨立片如「海邊的曼徹斯特」,仍能寫下亮眼的數字成績,但去年口碑佳片竄起,卻是吃力許多,很多電影票房都在苦撐邊緣。然即便是大片「雙子殺手」,或漫威的「X戰警:黑鳳凰」,一方面是口碑不行,二來是群眾已經出現了「不是非進戲院不可」的心態,原本這只是爬坡性的下滑,因為疫情殺出,今年電影數字呈現陡坡性的衰退。

疫情或許是個變數,但大者恆大的情況仍在改寫市場,去年與前年好片如「燃燒女子的畫像」、「幸福的拉札洛」等都靠口碑勉強支撐,電影的消費人口變少,難以雨露均霑。另一個疫情凸顯出來的則是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力衰退,無論是戲劇還是電影,好萊塢的魔法正在消失。

美國大牌演員開始失靈,系列宇宙片出現疲態,好萊塢電影過去那種喚起影迷激情的頻率在消失。或許正如許多大導如馬丁史柯西斯提出的警訊,宇宙系列片或許吃香一陣,但消耗掉的或許是電影本身的價值,與觀眾看待電影的心態。

過去的電影仍有神壇上的效應,人們願意去克服藝術作品的門檻,但多而密集的宇宙系列片,反而麻痺了觀眾的感官,成為一種飲鴆止渴的現象,演員本身的號召力淹沒在系列片的餘威中,電影與演員等於成為開架式商品的概念。除了破格而出的「小丑」成為符號,你難以出格於群戲中。

另外,疫情影響的是大眾看待電影與戲劇上的節奏。如在平台上,你必須在戲劇上抓緊前20分鐘賞味時間,不然容易被淹沒,電影也出現對節奏的計算與偏向重口味的傾向,慢品的佳釀之作,需要更多時間與操作才能發酵,這會逐漸影響創作的動機。如音樂市場正發生的劣幣驅逐良幣,而這一切才剛開始,疫情真的趨緩後,半年之內就能看出這是否將是未來趨勢。

上一篇

76歲白嘉莉喜獲榮譽文藝獎章 嘆人生充滿驚奇始料未及

下一篇

伊能靜曝兒子曾遭網暴一整年 揭小哈利「用善良消化惡意」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星級評論/零負評女神變綠茶婊!林依晨「不夠善良」惹罵選角幕後揭密

星級評論/零負評女神變綠茶婊!林依晨「不夠善良」惹罵選角幕後揭密

雀雀/「戀愛手冊」、「富貴發」以節省主題打造台式喜劇

雀雀/「戀愛手冊」、「富貴發」以節省主題打造台式喜劇

哈燒
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