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4 10:00
聯合報 潘光中(專業編劇)
潘光中/逆襲封頂!《風起隴西》開拓出古裝劇的另一條生路
如果僅以前六集的收視率來決定生死,《風起隴西》應該是馬伯庸所有被搬上小螢幕的作品中,成績最糟糕的一部。的確,連續三天收視未能破一、收視份額也相對低迷,被嘲諷「砸穿央八收視底盤」真的一點也不冤。但是從第七集開始,收視率陡然翻倍,從此穩坐同期第一,直到大結局為止,不但創下破三的收視數字,收視份額更是達到驚人的二位數佳績。這種近乎不可能任務的逆襲封頂,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景況?
「最不像三國的三國劇」,可以說是《風起隴西》給觀眾的第一印象──除了驚鴻一瞥的諸葛亮,那些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幾乎一個也沒出場;不見氣度恢弘的雕梁畫棟,更沒有雍容華麗的服道車馬;就連期待中的干戈相見大軍殺伐,劇組也僅是匆匆帶過……觀眾眼前最常出現的,就是陳坤和白宇飾演的陳恭、荀詡這兩個名不見經傳的角色,為了揪出一個叫「燭龍」的潛伏間諜,在那裡費盡心思鑽營奔走。別說三國劇,稍微正常一點的古裝劇都不會這麼幹。
攤開《風起隴西》的主創名單:製作方是新麗傳媒和華策影視的強強聯手;編劇金海曙是業內老前輩;導演路陽也扛過《流浪地球》、《綉春刀》等億萬票房的頂規製作;剪輯是獲獎無數的李點石與王培沖師徒……這等組合聯手交出來的作品,自帶一種有別於常規古裝劇的高級感。但就是這個「有別」,讓前六集成了觀眾眼中的異類──節奏怎麼這麼慢?畫面怎麼這麼暗?劇情怎麼那麼亂?最令人不明白的是:說好的三國,怎麼搞起諜戰了?
最妙的是「傷之所在,光之所在」,上述列舉所有嚇跑基本觀眾的槽點紛紛,恰好也是第七集以後收視扶搖直上的亮點處處。慢中有序的劇情節奏,把蜀漢司聞曹、曹魏間軍司這兩大諜報機構的對峙,與三國局勢變化清楚勾連;黯淡無光的畫面,不僅符合史實考據,還成了導演善用光影呈現劇中人心理變化的利器;多線繁複並聯串起的鉤子,明白告訴觀眾:所謂的「三國」,就是無數人前仆後繼捨生忘死,為求天下太平而堆疊出的一段情報戰歷史。
廿四集量體的《風起隴西》,在馬氏文體一貫天馬行空藉古喻今的基礎上,完成了一次「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影像化詮釋的偉業。觀眾所體驗的不僅僅是一部以三國為背景的古裝諜戰劇,更是一段在朝代興替的歷史縫隙中,得以窺見人心幽微的時光旅行。放眼近年的常規古裝劇,要不是後宮爭寵、朝堂奪權的狗血宮鬥,就是上天修仙、下地開掛的虛構仙俠;《風起隴西》的逆襲案例,無疑是給觀眾提供另一種選擇,也為逐漸陷入死胡同的古裝劇開闢出一條全新的活路。
←上一篇
侯季然沉澱8年專心拍書香 紀錄台灣書店靜謐時光
下一篇→
噓!留言